青岛2021年经济发展的良好表现,让我们对2021年青岛10个区市的“年终成绩”充满期待。
2月14日,青岛市统计局发布了“2021年4季度分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数据。各区市的表现没有让人失望——
从增速看,10个区市名义增速全部超过两位数,其中,胶州市名义增速最高,达到18.8%;10个区市中有5个区市实际增速“跑赢”全市,其中,有3个区市增速达到两位数——胶州市(11.2%)、西海岸新区(10.3%)、崂山区(10.1%),为全市经济增长作出突出贡献。
从规模看,10个区市中有7个区市GDP超过1000亿元,比2020年增加了两个,分别是市北区(1063.56亿元)、崂山区(1011.08亿元)。
从排名看,三强发生变化:胶州市排名从2020年的第四,上升至第二;即墨区、市南区排名分别下降一个位次,至第三、第四;西海岸新区GDP达到4368.53亿元,“青岛市第一区”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作为“山东第一区”的优势也在进一步扩大。
01“第一区”,强劲势头回来了
第一省、第一市、第一区,永远是观察经济运行的重要样本。
作为“青岛第一区”,西海岸新区的表现直接关乎青岛经济发展大局,历来备受关注。今年以来,西海岸新区的表现令人放心。
从全市看,2021年全年,西海岸新区GDP达到4368.53亿元,总量超过了排在第二、三、四位三区市GDP之和;增量达到647亿元,占到全市增量(1736亿元)的37%。
西海岸新区在全市经济“大盘”中的地位和贡献度进一步提升:占全市GDP(14136.46亿元)的比重从2020年的30.01%,提高到30.90%,大幅提高了近1个百分点,首位度显著提升。
2021年,西海岸新区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税收收入、利用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全线飘红”,大部分指标跑赢了大盘,对全市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从全省看,西海岸新区依旧是地位难以撼动“山东第一区”:高居136个区市(县)榜首,并且进一步扩大了对“山东第二区”历下区的优势——从1350亿元,扩大到1627亿元,在全省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从全国看,在与高手的竞争中,西海岸新区不仅不落下风,还实现了进位。获批设立七年来,西海岸新区一直在国家级新区中保持前三。在2021年百强区榜单上,西海岸新区超越深圳市龙岗区。近4年间,排名每年上升一个位次,从2018年的第7位上升至2021年的第4位。值得一提的是,西海岸新区也是十强区里唯一的北方区,名副其实的“北方第一区”(直辖市市辖区不参与排名)。
西海岸新区功能空间布局
看似寻常最奇崛。这些成绩的取得绝非易事。
“大有大的难处”。曾经,新海岸新区也面临过改革创新策源能力不强、工业支柱地位下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充分、投资增速放缓等发展中的问题。在2019年度,GDP增速甚至一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但作为青岛整体实力最强、战略叠加最密的区域,敢为人先、勇于拼搏的西海岸新区迈过了一道又一道坎,再一次回到快速增长轨道,展现了作为,扛起了担当。
02三强争夺激烈,胶州强势晋级
青岛区市间的“排位赛”竞争异常激烈。2020年,10区市中有4个区市——胶州、即墨、市南、城阳GDP都在1200亿+档,相差仅几十亿元,谁上谁下都有可能。
2021年,胶州、即墨、市南携手迈上1400亿+,城阳区突破1300亿,紧随其后。
新海岸新区作为“青岛第一”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对“第二”的争夺则异常激烈。
在这个位置上,2017年、2018年是即墨区,2019年是市南区,2020年,即墨区重新回到第二位。
2021年,胶州市凭借11.2%的全市最快增速、230.41亿元的全市第二大增量,一举超越排在前面的即墨区、市南区,上升到第二。
在全省136个区市(县)中,胶州市排名上升一个位次至第七。
在2021中国百强县榜单上,胶州市位列第15。
胶州市的“进位”并不令人意外。
这几年,胶州市面临的重大机遇不仅在青岛市、山东省,即便放在全国也极少有出其右者:上合示范区与胶东国际机场两大机遇叠加,为胶州市发展插上了高飞远飞的“双翼”。
胶州城市功能空间优化示意图
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胶州市的定位与任务是:高质量建设上合示范区、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商贸服务型、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开放门户、活力城区,建设青潍协同发展的环湾都市区重要组团。
从长远看,胶州市前景广阔。但眼下,优势并不明显,还需要再发力。胶州市领先排在第三位的即墨区仅有不到4亿元。即墨区作为曾经的“青岛第二区”,有着相当的实力,暂时的失利并不能说明什么。
即墨
即墨区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良好、发展空间广阔,在海洋科研海洋产业、商贸流通、工业互联网、汽车产业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即墨区正在突出蓝色引领,强化枢纽赋能,争当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新引擎,努力打造青岛新发展格局重要增长极。
市南
市南区的表现也值得关注。作为青岛的核心区域,市南区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深厚、资源要素富集。这是市南区继续走在前列的底气所在,只要解决好自身发展中的问题,比如继续“腾笼换鸟”、进一步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亩产”以破解发展空间局促、难以腾挪的瓶颈;比如走北上广深核心城区发力总部经济引育,打造“总部之区”的路子,与其他区市“换道竞争”。
03市北、崂山携手“破千亿”,表现“可圈可点”
GDP过千亿,是一个重要台阶,是衡量一个区域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极具里程碑意义。
山东有136个区市(县),2021年只有22个过千亿,可见,能够入列,都是高手。
2021年,市北区、崂山区GDP双双突破千亿元,成功迈入“千亿俱乐部”,能级提升。
市北区作为青岛的老城区,这些年变化十分显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量老企业搬走了,大量住宅区建起来了,居住、生活的功能在完善、增强,但产业功能在弱化,经济产出能力不足。
但就是在这样的“减法”下,市北区GDP历史性地突破千亿大关,向我们展示了其“另一面”。
细究原因,不难发现,这些年,市北区在做好老城区“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文章上下了不少功夫,换来了很多“俊鸟”,“四新”经济发展势头好,为破解老城区发展束缚,打开了新空间,带来了新可能。
尤其是,市北区开动脑筋,创新作为,打好“港口牌”“RCEP牌”,邮轮母港和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建设加速推进,为重塑产业发展格局和空间格局提供了绝佳契机。
面向未来,市北区只要解决好新产业、新动能的培育问题,就能够蹚出一条老城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区市竞争中赢得主动。
崂山区的表现令人眼前一亮:实现了10.1%的全市第三快增速,从800亿元,迈过900亿元,直接站上1000亿元台阶。
以崂山得名,崂山区给人的直观印象是“大”,但其实,崂山区可用于开发建设的土地非常有限,“精耕细作”是必由之路。
这些年,崂山区克制了一味“铺摊子”的冲动,将精力和有限的要素集中于具有更强撬动力、更高产出比的金融、高新技术等领域。坚持以创新为引领,加快打造“四新”经济集聚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生长。同时,用好国家赋予的战略机遇,打造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加快集聚各类金融资源。
今天的崂山区,朝气蓬勃、活力十足、成长迅速,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城阳区GDP增速虽然有所放缓,实际增速只有4%,但名义增速仍然高达10.3%,成功迈上1300亿元台阶,达到1334.2亿元,紧跟市南区,排名第五,稳居10区市“上半区”。
城阳区空间结构布局示意图
作为新晋主城区,城阳区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只要解决好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加快渡过传统动能逐渐减弱、新动能尚未形成规模效应的困难期,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实现争先进位不是没有可能。
作为曾经的工商业强区,随着青钢、青岛碱业等一众骨干企业的外迁,李沧区不可避免地面临产业空心化、发展动能减弱、增长后劲不足等问题。表现在GDP上,就是增速持续放缓,2021年全年增速只有5.4%。但只要解决好“腾笼”之后的“换鸟”问题,加快企业引育、产业培植、新动能蓄积,不是没可能重现辉煌。
在全市区域布局战略性调整和项目汇聚、产业生长的势头下,平度、莱西两市延续较快增长势头。2021年,平度市GDP增速达到9.7%,成功站上800亿元台阶,达到821.14亿元;莱西市GDP增速达到8.4%,成功站上600亿元台阶,达到625.5亿元。两市均表现出较强的增长后劲。
平度市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作为青岛北部广阔的腹地,平度莱西两市区位优越、底蕴深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已经成为青岛新的增长极。
莱西市新型城乡体系
青岛强,区市必须强!虎年新春伊始,10个区市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加快谋篇布局,开局起步。
2022年,它们又将交上怎样的答卷,我们一起期待。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2-15 11125
2018-01-03 10313
2021-03-18 7564
2018-06-01 6567
2019-06-22 6017
2019-05-03 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