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重大战略。”近些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坚持问题导向,一体推进“双招双引”、深入实施“产才融合”、深耕细作“人才沃土”,在周边发达地区人才“虹吸”态势下精准突围,走出一条错位竞争、彰显特色的人才发展之路,为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
破解人才承载能力不足、引才渠道不畅、聚才方法不优问题
一体推进“双招双引”
>>>开展“百日攻坚”,启动“百日竞赛”;探索“以赛引才+落地服务”,成立人才工作站、引才工作站、青年人才联络站
淮安市地处江苏北部,是历史上“南船北马交汇之地”,被誉为“壮丽东南第一州”。长期以来,淮安产业对人才的承载能力偏弱,如何有效应对苏南、上海等地对人才的“虹吸效应”,为本市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国家战略叠加、高铁线路交汇,如今,淮安市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今年5月,淮安市在上海成功举办综合性城市推介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8个、引资额296.7亿元,一批质态好、体量大、人才富集、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落户淮安。同时,走进上海交通大学等10余家在沪高校院所,签署《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苏北研究院协议》。
淮安市明确提出,将招才引智作为制度性安排,纳入全市中心工作,与招商引资同步重点谋划、重点推进。举办重要对外推介活动,目的是既要招商、又要招才,两件事一体推进,不搞两张皮。“双招双引”同步谋划、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考核,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今年下半年,开展重大项目“百日攻坚”和招才引智“百日竞赛”活动,以县区为单位、县区以企业为单位进行“练兵比武”,短短数月,就引进落地院士团队3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122名。
“本来只打算参赛看一看,没想到现在已经把厂建在这了。”在11月18日举行的2021首届中国·淮安科创峰会暨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上,北京交通大学教授骆建军所在的项目团队荣获一等奖,而该项目在获奖前就已提前落地。淮安创新创业大赛重点瞄准人才项目落户,在选拔赛的过程中同步举办项目路演,为人才对接金融资本,同步推进项目落地,提供厂房、优惠政策及全流程帮办服务,获奖项目落地之后即可“免试”纳入“淮上英才计划”获得补贴。“要办轰轰烈烈的大赛,更要实实在在的成果,把更多优秀的人才项目引进转化为推动淮安市发展的新动能。”淮安市科技局局长胡长青说。
引才工作必须“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淮安市充分挖掘在外乡亲乡贤宝贵资源,依托百年名校淮阴中学,建立淮中科创联盟等载体,搭建“以才引商、以才引才”平台,建设乡贤人才数据库,推出引才荐才积分制,鼓励乡亲乡贤推荐人才项目来淮落地。同时,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立人才工作站,选派20余名熟悉产业布局、精通人才业务的优秀年轻干部组建专业化招才引智队伍,就近开展人才招引和人才服务。在省级就业指导中心和重点高校建立30个引才工作站,“零距离”对接高校毕业生来淮就业工作。在淮安籍学子集中的地区设立“雁归兴淮”青年人才联络站,打造常态化联络、综合性服务平台。
破解机制不灵活、政策供给不精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问题
深入实施“产才融合”
>>>重点瞄准主导产业小切口,精准突围,柔性引才;建立“人才飞地”;成立市级人才“周转池”;升级“名校优生”“名企优才”计划
对淮安市来说,财力并不足以支撑“撒胡椒面”式的人才政策,如何提升人才资金使用效益,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今年,《“淮安市333产业人才”集聚行动方案》发布,聚焦三大制造业产业、三大服务业产业、三大现代农业产业,重点瞄准主导产业小切口,编制干货满满的人才新政,着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创业领军人才和工程师。这套“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组合拳,被誉为淮安市历史上含金量最足、诚意度最高的人才“英雄帖”。不仅如此,淮安“就业12条”“科创16条”等最新产业政策、人才政策、就业创业政策、科技政策陆续推出,形成强大的“政策磁场”,各类人才纷至沓来。
“引才以用为本,企业认可的,就是人才;企业需要的,我们就支持、就行动”,淮安市人才办主任姜洪洋的这番话,说出了对企业柔性引才、精准用才的支持。淮安市岩盐资源丰富,探明储量达1300亿吨,但盐矿品位较低,溶腔残渣积淀多,盐穴难以达到大规模储气建库要求。对此,淮安市柔性引进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研究员杨春和技术团队。他们作为“周末专家”,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淮安工作,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层状低品位盐矿大型储气库建造这一世界难题,书写了让采空区地质隐患向宝贵地下储库资源转变的传奇。虽然不是全职,但杨春和团队受到的“政策礼遇”一样不少:2019年,团队成员施锡林入选“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2020年,杨春和院士工作站在苏盐井神公司成立;杨春和院士团队先后入选淮安市“淮上英才计划”团队和江苏省“双创”团队,累计获得700多万元项目资金资助。
如果说有关“周末专家”的一揽子政策,破解了杨春和院士团队工作的时间难题,那么“人才飞地”政策则突破了人才使用的空间难题。淮安市鼓励企业走出去“开疆拓土”,在重点城市建立“人才飞地”,把引才触角延伸到人才培养“源头”,“飞地”引进人才视同在淮人才同等奖励,对成效明显的“飞地”再予以奖补,有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待遇都是一样的,我们在洪泽区招不到合适的研究人员,但是在南京一下就引进了五六个”,在南京“洪谷人才飞地”设立研发机构的沃顿耐磨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方宇昌说。
“名校优生”“名企优才”是淮安市集中打造的两块青年人才引进品牌。今年下半年,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启动建立市级人才“周转池”,一次性拿出50个事业编制,前置引进服务产业发展急需的“名校优生”。对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院校优秀学生干部,在流程上优化简化,不设笔试,通过适岗评价、面试面谈等方式进行个性化选聘,力求选到个人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岗位匹配性好的人才。
11月30日,淮安市在南京大学举办“揽才入淮共赢未来”淮安市人才发展推介会暨综合性招聘活动,发布493个事业单位“名校优生”岗位、33家重点企业1238个“名企优才”岗位。建立“企业出题、政府发榜、人才攻关”机制,发布30个项目8500万元的“揭榜挂帅”榜单,帮助企业精准引才,破解发展难题。
政策供给的不断聚焦,换来各类人才向产业集聚。近些年来,淮安市累计引进“名校优生”1800余人、“名企优才”30000余人。“十四五”期间,将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明确围绕产业培育壮大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500人,吸引产业基础人才15万人。
破解配套服务不齐、情感纽带不牢、人才满意度不高问题
深耕细作“人才沃土”
>>>发放“淮上英才卡”;推进“来淮即安居”工程;专设“人才日”,打造“爱您”人才服务品牌
国内首个以“西游记”为主题的大型乐园——淮安西游乐园刚刚开业,就在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创造了15.7万人次的接待量,上榜国庆假期前三天国内最受欢迎的游乐园。
“这么有趣的乐园,现在我可以带着孩子免费通票游玩。”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黄东,手里拿着市人才办发放的“淮上英才卡”感慨颇深,“有了此卡,不仅能够享受到进修补贴、医疗保险,还可以在购书观影、健身旅游、公交出行、金融服务等方面享受优惠。”
引才容易留才难,青年人才存在不少实际困难,服务很难做到人才心坎上。与招才引智的频频突破相得益彰,“淮上英才卡”反映了淮安市创新做好人才工作“后半篇”文章的努力。“引进来”是眼前目标,“留得住”是长期使命。针对上述问题,在眼前与长远之间,淮安市辩证地选择招才引智与涵养生态并重。着眼于后者,淮安市以“拴心留人”工程为抓手,着力解决人才最挂心、最期盼、最急切的“关键小事”,努力打造暖心贴心人才发展生态。
对初到淮安市的客籍人才而言,最关注的是住有所居问题。不久前,淮安市金湖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新引进的“名校优生”方梦洁成功搬进人才公寓:“设施齐备、拎包入住、管理安全,年轻人聚在一起,学习交流的机会更多了。”进入“十四五”,围绕人才“住在哪”问题,淮安市在主城区、大学科技园、各县区园区提前布局高层次人才街区、人才小区建设,确保来淮创新创业、就业工作的每一位青年人才住有所居、居有所乐,这意味着,方梦洁们“来淮即安居”。
在淮安市人才工作中,“长远”还有一个特殊的含义:超前布局,涵养人才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淮安市将每年的9月20日设为“淮安人才日”,集中举办人才政策发布、重大奖补兑现、产业高端论坛、青年人才集体婚礼等活动,打造淮安人才专属节日。在“人才日”和5月20日当天,淮安市委、市政府特别为在淮11所大中专院校学生举办集体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淮安市党政主要领导向大学生发出做城市发展“合伙人”的邀约,并送上助力学习和创新创业的专属政策礼包。“5·20”“9·20”等每月20号的系列活动,构成了淮安“爱您”人才服务品牌。谐音背后,是这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和最大诚意,预示着人才与城市同成长、共成就的比翼齐飞新局面。
大运河畔“枢纽新城”日新月异,人才创新活力竞相迸发。
杨春和院士团队成员、“周末专家”施锡林入选“江苏省苏北发展特聘专家”。
苏盐井神公司引进杨春和院士团队,攻克层状低品位盐矿大型储气库建造世界难题。
淮安“智慧谷”——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特色园区,淮安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的苏北研究院坐落于此。
(整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由江苏省淮安市委组织部提供)
为跨越式发展加注人才新动能
北京市门头沟区委组织部柯尊超:
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须以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为依托。江苏省淮安市聚焦破解地区人才工作痛点难点问题,一体推进“双招双引”,是增强人才承载能力、拓展引才途径渠道、创新聚才手段方法的有益尝试,也是推动地区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关键一招。
面对周边发达地区人才“虹吸”态势,要善于延伸手臂抢人才、紧贴产业招人才、全面出击争人才,不放弃任何接触人才、服务人才的机会。精准对接人才需求,以完善科技基础设施为牵引,深化“校地合作”“地地协作”,推动中央和地方政策、资金、用地等资源深度耦合,加快布局一批重点实验室和科学装置,新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打造一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着力构建具有标志性、显示度、吸引力的人才集聚平台,全方位提高地区人才承载力。
重庆市南岸区委组织部张倩:
“产才融合”是集聚人才的重要途径。淮安市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创新实践,为各地招才引智,做好产才深度融合文章提供了启示。
在引才工作中,一方面,要突出需求导向,紧紧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紧盯产业需求和发展方向,精准施策,靶向招引,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协同发展,不断提高人才与产业契合度,构建“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人才发展新格局;另一方面,要突出灵活高效,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常格不破,大才难得。积极探索灵活开放的引才聚智模式,充分赋予企业选才自主权,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全方位用好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两种引才途径,才能广泛汇聚人才智力资源,放大政策杠杆聚才倍增效应。
四川省广安市委组织部许启勇:
在人才工作中,完成让人才“既来之”的短期目标相对容易,但要实现“则安之”的长远任务并非易事。如何让人才留得住、扎下根,是很多地方人才工作亟待破解的难题。
改善人才生活环境,为人才在住房、医疗、教育、出行等方面提供便利及优待,营造敬才礼贤社会氛围,解决人才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平台,让人才能扬长避短、人事相宜、才尽其用,找到建功立业、一展宏图的机会;加强思想沟通和感情交流,主动为人才特别是客籍人才搭建朋友圈,扩展生活圈,多听取人才的愿望和诉求,多一些急人所难、帮人所困的服务,综合施策,打造暖心贴心的良性人才发展生态,让人才产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2-15 11192
2018-01-03 10380
2021-03-18 7626
2018-06-01 6635
2019-06-22 6071
2019-05-03 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