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2-11-04 985 0 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是体现国家意志、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的特定制度安排,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大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着力健全科学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高效协同的组织运行机制和集智聚力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健全科学权威的决策指挥体系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领导体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乃“国之大者”,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最终把科技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要健全党中央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领导体制,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出发,着眼于牢牢掌握我国发展和安全主动权的战略需求,超前谋划和统筹部署科研攻关目标任务。要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部际议事协调机制,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统筹项目、人才、资金等资源调配,形成统一指挥、协调分工、各司其职、监督落实的工作体系。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要设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或执行机构,负责落实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体任务的组织动员和资源调配等工作。

  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决策咨询机制。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瞄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科学论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明确主攻方向和核心技术突破口,集中全国力量和宝贵资源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要发挥国家高端科技智库作用,围绕事关我国产业、经济和国家安全的若干重点领域及重大任务,紧密跟踪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趋势,加强对“卡脖子”技术、“杀手锏”技术、颠覆性技术的研判分析。要着重发挥战略科学家服务国家决策的战略咨询作用,密切联系长期奋战在科研第一线、熟悉科技创新规律和科技管理规律、具有跨学科理解能力和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的科学家,听取他们在关键核心技术前瞻研判、重大攻关项目部署、攻关组织模式和攻关团队遴选等方面意见建议。

  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员、组织、运行的基础制度。当前,全球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的复杂性、系统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因此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需要一套动员、组织和运行管理的基础制度。要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进步法》为契机,进一步细化办法和措施,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以及科技人员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解决好企业牵头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攻关成果收益分配、个人服从组织调配等问题。要总结我国在载人航天、5G、北斗导航、C919大型客机等重大项目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结合不同领域面临的竞争环境和技术储备情况,探索合适的科研攻关组织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发挥多元主体各自优势

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运行体系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处于“创新金字塔”的塔尖位置,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担当主力军。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一流科研院所和科技领军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链产业链上各有侧重、各具优势,但各支力量开展联合攻关在功能互补性、合作密切度和协作顺畅度等方面仍有待提升。要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整体布局,坚持“四个面向”,聚焦重点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调整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各类创新基地,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要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为牵引,探索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新型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加快建立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协同攻关体系,加强重点领域产学研用各方高效协同攻关。要完善鼓励跨学科跨领域攻关协作机制,支持科研人员自己拓展合作网络,也要加强攻关项目整体设计,统筹多学科力量联动,解决不同学科在思维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差异造成的困扰。

  优化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调配使用。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站在国际科技前沿、引领科技自主创新,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的突击队。重大科研攻关任务需要一支数量足够、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包括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战略人才力量。要按照“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原则选派战略科学家担纲领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例如上级主管部门直接委托重大攻关项目,直接任命国家创新基地和平台负责人。要建立重大科研任务攻关人才特殊调配使用机制,根据攻关任务需要,跨地区、跨部门、跨体制征调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在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给予特殊政策支持。要支持攻关任务承担单位和团队全球引进急需紧缺人才,赋予其决定团队组建、人才认定等自主权,促进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等合理配置、脱颖而出。要加快建立关键核心领域战略人才信息库,动态掌握重大攻关任务人才需求状况,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

  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从总体上讲,科技创新是经济活动一部分,也必须遵循这条规律。要充分认识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来源,超大规模市场有利于分摊科研攻关投入成本,有利于加快成果产业化,有利于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有利于集聚全球资本、技术和人才。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作用,尤其要不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引导科技领军企业打造“高精尖缺”关键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平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产业链“专精特新”小巨人,促进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主动向企业集聚。

  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统筹和优化服务职责。国内外的历史经验表明,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具有全链条、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的特点,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不是起全部作用。新型举国体制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优势。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是宏观统筹资源,优化公共服务,管好那些市场管不了或管不好的事情。政府要科学统筹各方面力量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布局,支持市场主体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政府要集中资源用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仅要加大基础研究财政投入,还要采取财税优惠措施引导企业和社会资本增加研发投入,引导社会捐赠资金支持基础研究及科技工作者。政府要牢牢把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盘棋”,避免科技创新资源分散、重复、低效的问题,加强重点领域项目、人才、基地、资金一体化配置,促进创新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产品实现攻关突破,减少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

把握人才驱动创新规律

构建矢志攻关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揭榜挂帅”等攻关人才选拔机制。不同于自由探索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战略目标导向型研究,要以只争朝夕的劲头突破“卡脖子”难题,这就要求以能力选帅才、以成败论英雄。国家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和子课题要探索完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选拔攻关人才要突出能力导向,做到不论资历、不设门槛,破除“论资排辈”弊端,让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有领衔担纲的机会。同时,要完善考核竞争机制,逐级分解任务签订“军令状”,明确阶段考核目标和淘汰机制,让真正有能力、干得好的人才和团队脱颖而出。

  赋予攻关人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团队负有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应在一定范围内授予“特事特办”的权力,探索按照攻关项目划定改革举措试点范围,参与攻关项目的人才均可参照执行相关试点政策,赋予攻关人才和团队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使用权和资源调度权。要统筹推进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科研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厘清攻关项目与主责单位、参与单位的关系,允许攻关团队在合理范围内打破单位在编制、岗位、职称结构等方面限制,鼓励依托攻关项目设立创新岗、特设岗、助理岗。要坚持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持续推进财政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改革,要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推广科研经费“负面清单制”。

  深化改革攻关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人才评价机制是“指挥棒”,要有利于激发攻关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强化科研攻关的结果和效果评价,淡化攻关人才的过程评价和短期考核;要注重项目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完善人才在项目攻关中表现评价与单位对其职称职务考核的联动互认机制。要建立攻关项目、攻关平台举荐人才渠道,允许推荐有突出贡献的攻关人才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参评国家科技奖励、增补两院院士等。要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对于成果归国家和集体所有的项目,加大对攻关人才的绩效工资和奖励分配力度;对于攻关项目可以共享分配的成果或延伸研究取得的成果转化,可以赋予科研人员对成果的长期使用权或收益权。

  着力解决攻关人才服从“征召”的后顾之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必须集中优势力量,各级人才主管部门关心关爱那些服从组织调配的攻关人才,既要大力倡导爱国奉献精神,也要重视解决人才方方面面的后顾之忧。要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妥善解决临时组建团队、异地调配人才和海外引进人才有关住房、配偶工作、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问题。在完成攻关任务、解散项目团队后,要尊重人才去留意愿,妥善处理人才在攻关团队与在原单位的职务、职称、待遇衔接保留问题和医疗、养老等保障需求。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人才强国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