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由于小微企业资信不足,缺乏抵押担保,财务制度不健全,风控能力相对较差等因素,难以获得传统的信贷支持,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并与金融深度结合,在控制业务风险,提高信贷审批效率,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度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有分析人士认为,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受核心企业把控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限制,难以有效收集数据,各环节数据难以融合打通,业务效率较低。
金融科技的引入,为供应链金融的优化与重构注入了新动能。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技术,有助于在整个产业链生态中摆脱核心企业的限制,打破传统金融机构对核心企业信用以及对抵押担保的依赖,将中小微企业真正纳入到供应链金融的体系中,也可以将以往无法使用的经营行为数据变成可用的信用数据。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升供应链的综合管理水平。
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有买方融资和卖方融资,主要是依托票据单证为产业链上的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核实并确认票据、交易以及货物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供应链金融在沿着产业链条释放核心企业信用的过程中,也存在诸多“痛点”,尤其是对于风险的识别与把控。目前,通过机器视觉、自然语言处理、语音识别、流媒体、物联网、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手段,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实现信用穿透。
数字化已成产业发展必然趋势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是产业,而全球产业在数字技术的影响下,也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早前发布的《数字时代的中国: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经济》报告显示,到2030年,数字化的三股推动力,即去中介化、分散化、非物质化将转变并创造10%至45%的行业总收入,滚滚而来的数字化浪潮将席卷中国,拍打着各行各业,为中国经济带来巨大的转型机遇,提升效率、生产力以及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然而,不同产业的特征、生态、周期与发展逻辑不同,在数字化的过程中,产业鸿沟难以逾越,因而尚未形成具有普适价值的管理与发展模式。但毫无疑问的是,效率的提升与成本的降低是产业数字化的基本目标。
工业“4.0”背景下,产业中不同供应链通过技术工具帮助企业流程更加数字化,推动传统供应链向智能、高效的生态系统演变,建立既有弹性又有响应能力的供应链体系,也有助于促进产业的数字化升级,实现产业整体的降本增效以及客户交互。
实践证明,区块链技术已成为产业数字化过程中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可以有效解决信息披露不完善、信任成本高等难题,用技术推动安全互信的金融交易环境的建立。
区块链是数字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块链技术解决了中国产业数字化“上台阶”的问题,带来的是推动新一代可信数字经济生态构建的历史机遇。
2020-02-15 11192
2018-01-03 10380
2021-03-18 7626
2018-06-01 6635
2019-06-22 6071
2019-05-03 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