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注意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在刚刚过去的10月25日,数字中台服务商云徙科技在北京召开发布会,宣布完成3.5亿元B轮融资,投资方是中金佳泰基金、元禾重元、襄禾资本以及红杉资本中国。
如果从中国近几年创业浪潮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笔融资原本不足为奇。毕竟国内获得融资的项目那么多,投资机构投出的资金那么多,投到现在甚至都已经到了“捂紧钱袋,谨慎选择”的阶段了。
但在ToB行业头条看来,云徙的这轮融资非常值得关注,甚至可以称得上是“里程碑”式的融资。
为什么?
我们倒不是说他们的逆势融资有多牛。当然,在如今资本市场收紧的情况下,能够拿到钱也确实是自身实力的体现。
但我们更看重的,其实是这次融资对整个“中台”这一细分行业的意义。
当我们梳理了一部分目前行业中最近几年成立,比较知名的独立中台技术服务商的融资情况发现,云徙是其中第一家完成B轮融资的中台服务商。
数据来源IT桔子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围绕中台开展业务的服务商,融资阶段基本都在A轮左右。
通常对于一家公司而言,能够走到B轮,就证明其商业模式已经经过市场验证,接下来就要全力投入技术服务,大量开拓新用户,复制商业模式,扩大总营收。
而对于细分赛道而言,开始有B轮企业的出现,同样也证明了该赛道的切实存在。企业对于相关服务是有真实需求的,而并非由资本吹起来的伪需求。
也就是说,云徙科技B轮融资的完成,意味着“中台”从3年前的一个概念,演变成了今天实打实的具体业务。并且,中台建设也经过了早期商业模式探索的阶段,解决方案与交付方式等已经被客户认可接受。
而中台本身,也开始与“前台SaaS应用”,“后台技术开发”一样,真正成了整个产业互联网中的一个细分行业。
当然,云徙能够成为最先突破B轮的中台服务商,与阿里在背后的大力支持的确密不可分,这一点我们并不否认。
阿里作为中台理念的引入者,最先开始在自身内部实行中台战略,调整业务及组织架构;而成立于2016年的云徙,则依靠着阿里云在业务上的支持,以及云锋基金在资金上的支持等,快速完善自身中台业务解决方案,实现高速增长。
但如果我们仅仅因为云徙依靠阿里云快速跑到B轮,就说云徙非常特殊,从而质疑中台这一细分行业依旧只是伪概念的话,那可能这种质疑在我们看来是值得商榷的。
事实上,不只是云徙,前文表格中提到的这些服务商,绝大多数都多多少少与阿里有关,比如企加云、商越等等。
抛开阿里不谈,仅仅是从技术与企业组织发展的角度来说,中台这一细分行业能够在今天出现,而不是一两年前,或者一两年后,也是有很多因素综合支撑的。
这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
在今年7月阿里云上海峰会上,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曾在演讲时表示,根据此前IDC发布的《全球云计算IT基础设施市场预测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云上的IT基础设施占比超过传统数据中心(50%),成为市场主导者,随之而来的将是爆发式增长,全面上云的拐点已经到来。
从2009年阿里云正式成立至今,中国本土云计算产业在国内已经发展了整整10年。
尽管目前云计算在整个国内IT市场的占有率依然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但一个乐观的趋势是,在阿里云、腾讯云等等这些国产云计算厂商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从“不知道云计算是什么”,到如今的“全面上云”。
而云计算的普及,是中台战略得以实施的技术基础。
中台为什么会出现?说白了,其实就是因为过去企业每套业务系统都是互相独立,运行在传统IOE架构下。这使得系统之间不仅不能实现数据的流动,并且也有着重复性投入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比如最早引入中台战略的阿里,就有这样的问题。
早期的阿里和其他公司一样,在IT建设方面也是“烟囱式”的,由不同的技术团队支撑不同业务。淘宝、天猫、聚划算,阿里这三大核心电商,在过去是三套独立的系统,都建设了用户、商品、交易、评价等业务功能,并且互相独立,无法连接协同。
实际上,不只是阿里,这种重复投资、无法协同的独立烟囱架构,是目前国内绝大多数企业信息化建设时所遇到的普遍问题。
所以在阿里启动中台战略之后,在云计算架构下,横向打通各个业务系统,构建业务中台,把各不同业务中的相同部分抽离出来,由中台进行统一管理,再把它们重新组合,分配给上线的新业务。这样,新业务就能以模块化的形式快速上线。
也就是说,要想让中台真正能让企业像搭积木一样快速进行业务调整,就必须让这套系统运行在云端,才能实现系统级的业务和数据的打通。
所以,云计算的普及,是中台战略得以落地的技术基础。
借着智能手机终端、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渗透,以及刚刚提到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开始出现。
比如过去我们打车,都是在路边招手找巡游出租车,而现在我们直接用滴滴等打车app;再比如过去我们吃外卖都要给饭店打电话预定,现在直接用饿了么、美团叫外卖。而滴滴、饿了么上的这些车辆和外卖骑手,他们的路线算法都是在云端完成。
还有零售行业。
零售行业实际上是新技术改变整个行业非常典型的例子。我们都不说淘宝没出现之前,我们只能到线下店购物。我们就说习惯网购之后:过去,你可能是在网站或者用手机app看着图片下单,但现在淘宝直播、抖音带货已大行其道。你一边看着李佳琦抹着口红,一边就ohmygod买它买它。这就是技术带来的改变。
零售业态也正在改变,“新物种”层出不穷。
比如盒马、超级物种,瑞幸咖啡、喜茶、拼多多等等。尽管他们各自在发展过程中会有各种质疑,但你不能否认他们是在以往没有出现过的新业态。为什么它们会在这几年集中出现,就是因为基础设施的渗透与技术的发展到了一定阶段。
当我们看这些出现的新业态的时候会发现,他们每一家都是高度数字化的。因为他们的数字化,使得企业经营效率要比行业中的传统业态高。自然它们的发展速度更快,成长空间也会更大。
这种新物种在自己所在的行业内出现之后,以往的对手如果不做调整,基本很难招架。
举个例子。
比如瑞幸咖啡。在它出现之前,基本上星巴克在国内是没有对手的(costa市场份额落后星巴克非常多)。而当瑞幸咖啡出现之后,星巴克的骄傲没有挺多久,便放下身段做了一系列调整,接入饿了么外卖(有了外送业务)和推出“啡快”(线上点单线下取)等。
所以我们要看到,技术发展催生的新业态,对于传统业态的打击是巨大的。像刚刚提到捧红带货大神李佳琦的淘宝直播,就是阿里实施中台战略之后的产物。
前文提到,技术的发展推动企业业务变革,新业态开始出现。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就需要用更加数字化,效率更高的方式,来应对互联网时代出现的快速变化和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还以星巴克举例,我们再说一个细节。可能很多人从没注意过。过去星巴克的星礼卡,和会员是不打通的,会员单独有一个会员二维码识别会员身份,星礼卡是一个额外的二维码作为支付。而现在它已经完全打通了,消费者只需要扫一个二维码。
这个改变并不只是看上去减少一个二维码这么简单。这个调整除了意味着星巴克比过去更重视会员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消费行为的数据和沉淀。这也是星巴克后续上线啡快业务的基础。如果不是这个动作,星巴克的啡快根本无法推出。
我们不难从星巴克的调整中看出,业务的快速上线,以及数据在系统内的流通是极其重要的。中台的价值,其实就是在业务的快速调整、上线、迭代,以及数据在其中的快速流通,挖掘数据价值上面。
在数据经过数据中台的汇总处理、重新编排之后,就能够为整个业务提供基本的数据保障。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相结合,企业就能够以极小的成本投入,来构建新的前端业务并快速试错。这是传统业务模式所没有的优势。
看到抖音带货的效果之后,淘宝快速通过中台上线淘宝直播,从研发到上线仅仅两周不到的时间;拼多多流行起来之后,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马上推出拼单模式。
千万不要小看这些新业务上线,单纯只是认为他们在“跟风”。如果不能快速迭代调整业务,那么他们连跟风的机会都没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曾经在云徙数字创新年会上指出,如今快消品一次大促,研发人员十几天内就能完成系统研发,并且是几万人的高并发抢购,还能实现全程0卡顿,依靠的就是中台。
毛基业直言,数字化营销背后的保障,就是基于新一代互联网架构下(云计算)的中台战略。
所以,企业在这种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必须通过中台这样的解决方案,来让自身业务调整变得更加敏捷化,这是企业们的切实需求。
综合上述3点原因,我们认为,中台并非伪概念,中台这一细分行业也的确开始显露。在国内整体产业互联网起步阶段,所有传统行业在转型过程中,其实都需要考虑中台建设。
面对如此庞大的潜在需求,现在的中台玩家,无论是本文开头提到的这些新兴的独立中台服务商,还是老牌传统IT厂商如金蝶用友等,或是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市场容量都足够大。厂商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考虑如何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中台解决方案。而对于中台,ToB行业头条也将持续关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作者王艺多
2020-02-15 11192
2018-01-03 10380
2021-03-18 7626
2018-06-01 6635
2019-06-22 6071
2019-05-03 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