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当数字商业进入场景纪元,未来城市的叙事文本也在重塑

当数字商业进入场景纪元,未来城市的叙事文本也在重塑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0-08-17 1052 0 0

  8月14日,商务部印发《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这意味着在历经5年的研究之后,DC/EP将从概念阶段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从现金交易到电子支付,货币的使用场景正在经历数字化的根本变革。

  “场景越来越从「局部改造商业」,逐渐演化为「完整接管生活」”,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吴声在2015年创作《场景革命》一书时,是把场景当作“破坏者”的姿态,来思考商业的新可能性。然而5年时间过去,场景却在潜移默化中带来了新生。

  场景革命迈向了场景纪元。在吴声看来,场景从局部破坏与突围的力量,已经转变为新商业周期坚实有效的建设者,并且正在开启数字商业的新方法论。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智慧场景的涌现

  未来的城市到底是什么样的?

  无论是《第五元素》里的立体交通,还是《头号玩家》里的虚拟绿洲,人们对未来城市的想象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一定是信息的、数字的、充满智慧的。

  科技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对未来的畅想诞生于现实的基石。人工智能、大数据、IC芯片、5G科技……科技手段的诞生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用这些科学技术赋予空间与时间的升级与重塑,排列组合成智慧城市的组织架构。

  但到底是数据先于场景,还是场景优于数据,一切仍未有定论。

  2019年11月,吴声和他的团队到东京新商业考察,去到了刚刚开业的涩谷Scramble Square。它兴起于东京最大规模TOD城市更新“涩谷复兴计划”的背景下,位于4家铁路公司汇聚、9条线路交叉、每分钟3000人通行的著名的涩谷十字路口。在那里,吴声看到了未来城市的智慧缩影。

  声光电装置牵引的体验型电梯,交互式屏幕动线完整规划体验全程,鼓励灵感碰撞交叉的创意联合办公空间……购物、办公、观景、交通各种流动的场景被数字化技术和空间一一连接,展现出一个数据可视的涩谷和深入连接在地文化的社区自信。

  在吴声看来,Scramble Square作为城市语言的建筑,因数字化设计而生动,因在地性连接而活化,又因人的参与不断赋予新意义。

  “更多场景融合的数字空间将出现在未来城市”,当流动的场景成为城市与人的链接方式,场景本身就超越数据成为了城市的新语言。

  场景和数据之间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此前阿里巴巴就曾依靠自行研发的“城市大脑”帮助杭州解决城市拥堵问题。

  通过监控摄像头的流媒体数据,以及私家车和公交车上的GPS数据进行AI分析,自动协调近1000条马路的数据以避免拥堵。

  以场景收集数据,最后再以数据优化场景,阿里巴巴的城市大脑应用效果显著。这座拥有700万人口的准一线城市,城市拥堵指数一度排名全国第五,现在已经跌落在第57名。

  “智慧城市的实质是智慧场景,而智慧场景展开的底层能力,来自阡陌纵横的传感器网络、智慧能源的社会网络、机器的社交网络,它们共同构建智慧城市的孪生网络。”

  未来社区的组织形态一定是“场景社群”

  不同于老旧小区物业系统的人工和单一,越来越多的新型社区开始采用各种信息化和数字化手段,以增加个性化小场景的多样性。

  人脸识别、5G智能屏、智慧通行、智慧安防、户内语音助手……这种智慧小场景的集合和汇聚构成了智慧城市下的数字化社区。

  吴声将数字化社区比作“社区建模”,即在尊重社区个性的前提下,提炼具有业务共性的数据,真正成就大物业的价值。

  他指出,“社区建模”将是未来智慧节点体验规划的重要方式,为疫后的社区设计带来更多“弹性空间”,由此延伸出的新城市设计、社会治理,将指向更多留白、更多非接触、更多呼吸感。

  这或许也是资本市场对物业服务格外看好的原因之一。“人的参与决定了社区的个性”,新社区商业不仅是物理距离的近场,更是情感贴近的人性化服务近场网络。

  仅仅是将营销中心作为社区设施开放给当地居民这一个小举措,东京BRILLIA就是在努力让“人的参与”更加开放和深入。

  而国内物业公司则更倾向于在社区内设立公共的社交空间与私人会所,并且热衷于组建各种爱好、兴趣出发的社群:母婴、摄影、理财、瑜伽、高尔夫……再通过社区空间来承接不同的社群场景。

  这些极具个性的生活化场景都囊括在智慧物业的各种解决方案之中,这在吴声看来是“以小场景开发成就大物业的社区价值”。

  智慧化物业服务和以兴趣为动能邻里关系交织成新的社群语言,未来社区的数字化温度更加被感知。

  艺术化日常将成为城市的新审美语言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美术馆时代的城市升级。Gucci、FOSS越来越多Gallery形态的门店正在重塑商业空间的刷新机制,更具设计感和艺术张力的场景逐渐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时尚潮流。

  艺术化日常正在成为这座城市的新审美语言。

  但艺术化并不意味着于完全IP化,美术馆也并不等同于网红打卡圣地。随着在地性更加深入,数字艺术更加融入,艺术的参与需要更加具体和“与人相关”。

  例如巴黎的Les Docks,是悠远的塞纳河与巴黎年轻人的碰撞;伦敦泰晤士河的“河光闪耀”计划,让莫奈的泰晤士河被“数字光影”重新点亮;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言几又·ARTMIX”,让城市更新的艺术商业想象更上层楼。

  还有东京Hagiso、赫尔辛基颂歌图书馆、北京SKP-S、曼谷Kreetha 7、上海“亚朵x单向空间”的爱琴海亚朵S酒店……新的城市语言正在讲述未来的群体记忆,场景也在以渐变、浸润的叙事方式隐喻数字生活的美好氛围。

  这种氛围落到作为更小活力单元的社区商业,则成为城市与人连接更鲜明温度的文本表现。所以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社区商业并不满足于提供吃喝玩乐等生活服务本身,而是致力于提供各种复杂的社交场景与社区氛围。

  尤其是在一体化的新型智慧化社区内,开发商即是建设者也是运营者,社区商业甚至会与AI+物业一起,成为其构筑人性化智慧网络中的一部分。

  场景作为城市的新语言,以“氛围”为独特的场景表达,它是属于每个人的独特感受,是融合体验的新参数,并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如何在复杂交错的智慧场景中,打造出符合城市审美与人文需求的氛围?吴声提炼出了一套系统的场景方法——「氛围力」。

  “氛围力包含四个方法要素,社群设计:人是氛围的中心;交互细节:细节是氛围的质量;话语体系:暗号是氛围的文本;场景算法:算法是氛围的芯片。”

  “在特定场景下,氛围比信息更重要”,吴声始终强调,人始终才是氛围的中心。

  无论是构筑未来城市框架的智慧场景,是更有温度的数字化社区,还是更加具体的艺术化日常,都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个性化氛围中。

  氛围润物无声,场景永远奔腾。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标签: 数字商业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