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汽车市场在尝鲜新零售的形式之后,逐渐向更深层次的逻辑探索。
今年,汽车新消费不再浮于表象,从业者试图尝试通过营销、金融与零售结合的模式,厚重且务实地服务于汽车流通产业。然而,传统的营销、金融、零售模式正在面临不同程度的变革。
变革——
汽车产品在今年来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升级。新造车势力兴起,智能网联、科技出行逐渐成为汽车发布新车型时言必提之的宣传点。产品的转型换代必将导致整个营销体系发生变化。面对新生事物,不管是传统车企还是新造车势力,各家都处于试错阶段。此外,汽车制造业的绝对主权遭遇“撼动”,有车企开始根据年轻用户的需求设计新的产品,放下身段“取悦”消费者,这本身也是一场自下而上的营销。
另一方面,汽车营销手段正在由粗狂式转型精细化运营,营销方式开始逐步智能化。智能营销通过对海量用户数据的分析,将其分类汇总,沉淀出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再通过创新型营销模式来强化存量用户的连接与增量用户的开发,抢夺企业客户群。
车企与产品定位的变化导致汽车交易性质分化,用车方式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变得更加灵活多样。从简单的所有权交易,演化出了使用权交易、使用权+所有权交易等。除此之外,对于经销商来说,新零售的概念正在使新车与二手车的边界逐渐弱化,经销商将有能力为潜在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交易性质的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到与之匹配的金融产品设计,购车中的金融解决方案就成为下一个购车决策的关键变量。传统的银行车贷已经难以满足大众的需求,汽车新金融企业入场,为C端消费者、B端经销商提供更灵活的金融产品,降低购车门槛以提高卖车效率。与此同时,银行类传统机构也在积极求变,未来市场格局未定。
大浪淘沙,面对各种各样的变化,相比于对汽车市场增量的期待,汽车产业链上的参与方更多的是焦虑。
焦虑——
造价千万上亿的新品发布会、试驾会、品牌之夜创意层出不穷,销量效果却难以保证;重金购买的汽车垂直网站流量越来越贵,转化率却越来越低;消费者被过量的导购信息轮番轰炸,对于品牌的口味越来越刁钻……未来,车企将不愿再为难以负责的“媒体期货”买单。
新车销量保持低速增长,车企数量与产能却持续走高,市场供过于求。新造车势力横空出世,产品概念与品质尚未验证成功的同时,还给本就已经冗余的市场再添一大波新入局者。同时,二手车互联网平台烧钱教育市场初见成效,二手车保持的高增长进一步抑制了新车的增长。
场上玩家越来越多,但需求仍然不温不火。市场需求不旺盛导致经销商积压库存,制造商给下游经销商的压力越来越大。2015年以来,各地经销商纷纷传出经营困难的消息,蔓延全国的“4S店倒闭潮”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4S体系开始走下坡路。
长此以往造成了汽车制造商开始抑制产能,产能的浪费最后使车企不得不背负资源与资金的亏损,产业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苦不堪言。
从业者因变化而焦虑,同时,一个行业处于变革中时才更有生命力,才能孕育出更高效的创新型企业。
思考——
剖析焦虑,从业者需要从哪些方面思考汽车流通新变量?
首先,以新政策、新资本、新技术、新模式为主的外部环境变量影响各行各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对于汽车流通行业来说,金融是汽车新消费的底层影响因素,从根本上降低用车门槛,促进汽车流通;新的零售模式提高了汽车的流通效率;更高效、智能的营销手段与思路降低了营销成本、同时提高了精准度。这三大变量从不同维度上直接影响汽车流通效率。
汽车市场已经从产品主权时代步入消费者主权时代,市场上出现了新的人群分化,多元化定位的企业开始以各种角色服务于汽车消费场景中。
随着流通体系的重构,汽车新消费下半场开局。乱世出英雄,汽车流通行业的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
2020-02-15 11125
2018-01-03 10313
2021-03-18 7564
2018-06-01 6567
2019-06-22 6017
2019-05-03 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