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枢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关系国家安全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集成电路产业的“卡脖子”技术,是我国要不来、买不来的关键核心技术,高水平创新人才则是破解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因子”,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人才短缺的问题不容忽视。
我国集成电路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我国芯片消费市场快速增长,加之国家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增长期,但技术、产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我国庞大的消费端需求给集成电路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国拥有庞大的芯片消费市场,每年进口的芯片约占全球芯片市场的近一半。2022年尽管全球集成电路市场增长乏力,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销售额达12006.1亿元,同比增长14.8%。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初步统计,2023年一季度,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销售额约为2053.6亿元,与2022年一季度相比基本持平。
需求的持续增长,给集成电路行业注入了蓬勃发展的动力,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推动了企业扩大研发规模并力图吸引更多经验丰富的创新型人才加入,以创造出更加契合新兴需求的产品和技术。
——美国逐步升级的打压态势推动用户使用国产集成电路产品和设备的意愿大幅提升。
近年来,美国逐步将集成电路产业推到斗争前沿,通过《芯片和科学法案》等制裁措施,限制美籍人才在中国执业、限制美国企业向中国芯片企业提供服务、对中国亟需的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进行出口管制,从而延缓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进程。在国外产品、设备、服务随时可能断供的背景下,国内企业对国产集成电路产品和设备持愈发开放的态度。据了解,2022年国产半导体设备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占有率为23%,比2021年增长了3.4个百分点。
在我国集成电路产销体量不断增大而美国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打压力度不断升级的双重压力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对产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
——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扶持促进集成电路产业走上高速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务院印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等一系列文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以构建支撑集成电路产业高速发展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建立28个示范性微电子学院、20个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清华大学等国家重点高校纷纷建立集成电路学院,全国约有百所大学开设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引进培养了一批行业中坚力量。
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偌大的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规模快速壮大,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企业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国集成电路领域人才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到2024年行业人才总规模将达到79万人左右,但依然有23万人左右的人才缺口。
集成电路人才短缺背后的原因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日益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集成电路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多,诸多节点都有可能是“卡脖子”的关键一环。
从产业链看,集成电路产业上游包括EDA软件/IP模块、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中游是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下游是各类电子产品。从学科看,涉及物理、化学、材料、电子、工程等学科领域。其中任何一种材料、设备、技术都可能成为国外制约我国的手段,要做到产业自主可控,各相关领域人才都不可或缺。
——集成电路行业属于高技术领域,对人才的要求高,培养周期长,但工作强度高、工作环境差。
集成电路岗位大致可分为设计岗和工艺岗。合格的设计岗人才,普遍拥有研究生学历以及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系统学习过数字、物理、微电子等专业课程,能熟练使用相关EDA软件,并经过若干次芯片设计项目的实战历练。工艺岗对人才学历的基本要求稍低,但若要有所突破则需要在物理、材料、化学等学科深耕细作。此外,工艺岗的性质决定了日常需要穿无尘服在无尘车间工作,并且频繁接触有毒有害试剂,在产业线上常年三班倒。
此外,集成电路业界技术更迭快,不跟上最新技术就会被市场淘汰,工作之余学习压力很大。
——与专业背景相近的行业相比,集成电路行业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正比,难以留住本专业学生。
集成电路产业投入高产出低,且行业利润大头已被国外的行业头部企业拿走,国内集成电路企业的利润普遍微薄,企业能给出的待遇水平与满足其招聘条件的人才的学历、能力以及工作强度严重不符。
与之相比,同为电子信息类行业,软件、互联网等行业就业门槛更低、职业前景更广、工作环境更好、待遇更高。因为专业背景相近,转行难度低,近年集成电路相关专业毕业生流入软件、互联网等行业的占比一直不低。
——国内高校对集成电路产业基础研究人才和产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量略显不足。
基础研究领域“0到1”的突破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必经之路,但集成电路基础研究投入大、门槛高、周期长,而且由于很多关键环节的基础研究难题在其他技术领先国家已经被攻克,我国的研究属于“重复造轮子”,对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无益,难以凭此申请项目经费、评奖等,导致一些高校对集成电路基础研究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
集成电路是一个工程和实践性很强的领域,但国内高校鲜有产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更多的是通过文献、会议来了解产业前沿技术的科学问题,而非从产业实践中找到真问题进而真解决问题。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6-02 1082
2021-03-21 1143
2020-07-09 1451
2018-12-18 1758
2018-04-19 1451
2022-05-09 1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