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迅猛发展,IT已经逐步深入到企业的各项业务中,作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逐渐受到更多的重视,而且许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也纷纷开始通过企业信息化规划及实施,进而逐渐过渡转型到数字化企业。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对企业信息化目标和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企业的信息化规划进程可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启动与评估阶段、远景与分析阶段、规划阶段。
1.启动与评估阶段
该阶段主要通过与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和主要业务部门的需求调研,理解企业的业务发展战略、当前业务状况、业务流程以及信息技术对业务流程的支持情况,通过研究企业的战略和未发展方向,分析业务战略对信息技术提出的要求以及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实现业务战略和提高管理运作水平。
战略和业务的理解对IT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比如说某企业是以客户为导向的战略,他的IT重点就应该是建设相应的呼叫中心、CRM、DSS等数据分析型系统,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网络安全方向上。
2.远景与分析阶段
该阶段的目标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需求分析,二是差异分析。
其中需求分析包括涉及应用、信息、技术架构以及信息化管理方面的需求。这些需求的包括业务流程上的需求和IT方面的需求。业务需求主要是业务流程上节点需要进行IT流程覆盖,例如政工部要求政工信息要有应用系统支持。客户中心要求用户信息要有IT存储信息等。IT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企业的网络需求、系统平台的需求、硬件、数据库等面向IT的直接需求。
差异分析指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现状和信息化建设目标之间的差异分析和建议。通常进行差异分析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一种是基线法:也就是通过树立行业的标杆,例如:通过了解行业内信息化建设先进企业的情况,来对比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不足,找出自己的短板作为下一部的建设重点。还有一种是探索创新法:就是通过自己的创新,寻找一条别人没走过的信息化建设道路,这样做的优点是一旦成功会使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极大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但是一旦失败,就要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物质成本。
3.规划阶段
该阶段通过目标与现状的对比分析信息化差距,并定义为弥补差距所需要的信息化建设、相应实施计划。通过总结企业业务方向和现有信息技术条件,结合行业趋势与最佳实践,提出企业信息技术的远景目标、实现远景的指导原则和信息技术发展策略。
然后,将信息化建设过程分解为相互关联、互相支撑的若干子项目,定义每一项目范围、收益、重要性、预计成本、时间、资源等等。根据这些因素对项目进行评分。根据分数高低进行排序。最终形成企业的项目实施计划、年度投资计划、培训计划、管理计划等活动。
在项目实施后,要及时的进行项目后评估工作。通过后评估工作查找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有效反馈信息,提高未来新项目的管理水平:为项目投人运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达到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凡事预则立。一个企业的信息化要建设好,首先要做好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工作。规划好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在企业中建立一个或几个信息系统,而是要从整体上对企业管理进行全面的重组和优化。企业信息化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更主要是一项管理工作。企业需要通过信息化规划,来实现IT的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
2020-02-15 11192
2018-01-03 10380
2021-03-18 7626
2018-06-01 6635
2019-06-22 6071
2019-05-03 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