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型经济形态,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时代背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体现出数字经济的时代要求。
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在工业经济时代,实现现代化就是完成工业化,推进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我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就是实现工业化。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里明确把工业化和现代化等同起来了。
在数字经济时代,推进现代化不仅是指实现工业化,还必须同时实现数字化。因此,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农业强国等,还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必须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完成数字化,把我国建设成为数字经济强国,根本原因在于数字经济是技术和效率更高的经济形态,从而具有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无法比拟的巨大优势。马克思在谈到工业革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时指出,资产阶级在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今天的数字革命如同当年的工业革命一样,也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经营,质量提升了7.7%,成本降低了15.1%,效率提高了7.7%。这表明,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可或缺的物质技术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大,但同世界数字经济大国、强国相比,我国的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突出表现在数字技术特别是关键核心数字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真正的大国重器,只有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把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能否实现数字技术自立自强,能否进入世界数字经济强国前列,是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能否如期顺利实现的关键问题。
然而,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在当今世界是学不来的。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加速迭代,使得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后发优势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技术创新模式已经失效。另一方面,数字革命不仅是发展中国家也是发达国家必须完成的现代化任务,因而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增强自身数字技术的国际竞争力和领导力,维持和强化发展中国家对他们的数字技术依赖,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垄断关键核心技术。比如美国近年来颁布了《芯片与科学法案》等,在发挥政府作用强化美国数字技术创新的同时,加大力度遏制中国数字技术的发展。因此,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只能依靠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己拼搏实现。
虽然面临巨大挑战,但打赢数字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如期顺利实现,我国仍具有实现赶超的巨大优势。
一是党的领导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通过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可以在发展数字经济中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针对我国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建设和政策措施保障。
二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效率优势,促进创新资源向优势领域和优势企业集聚,加速数字技术的创新进程、探索数字技术创新的方向。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针对特定领域,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向明确的情况下,全国一盘棋调动和整合资源进行集体联合攻关。
三是海量数据优势。推进14亿多人口共同走向现代化,必然会形成海量数据,将海量数据要素化、价值化、市场化,能够为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难得的庞大数据要素支撑。
四是广阔应用场景优势。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和能够保障14亿多人口吃饭的农业产业体系,这就为运用数字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长期稳定的市场空间,巨大的市场需求将大大促进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形成数字技术创新和应用的良性互动。
顺应经济结构变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化道路的选择,既要符合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文化,又要适应不同时代的具体要求。在工业经济时代,我国的经济结构表现为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因而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我国立足本国国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吸收借鉴二元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成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创造了经济发展的“中国奇迹”。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改写了发展中国家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形成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数字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结构。只有顺应经济结构的这一变化,才能实现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数字技术创新、数字产业化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一定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这就需要我们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通信设备、智能硬件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实现上述要求,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必须“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利用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在数字经济总规模中,产业数字化的规模占比达到80%以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为此,需要通过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补齐产业短板、通过强链补链延链加快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以此不断增强产业体系的整体性、完备性和协同性;通过加快数字技术创新,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产业体系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不断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竞争性和国际性;通过自主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大力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和领军企业,不断夯实产业体系的安全性、稳定性和韧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基础。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制度,有利于在生产力不同层次上发挥各类市场主体的比较优势,促进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要素所有者的要素贡献度,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形成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促进资源的有效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发展和解放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通过治理优势彰显制度优势。
以“新四化”同步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和数字经济时代具体要求提出的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推动“新四化”同步发展,要求“新四化”既相互独立、缺一不可,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实现统筹发展。
一是“新四化”相互促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不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点,可以成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是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加快创新,不仅催生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而且将数字技术广泛运用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的广泛运用,形成海量数据和广阔应用场景优势,可以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形成“新四化”相互促进、互为动力的畅通循环。
二是“新四化”相互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数字经济可以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就是要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经济运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通过信息化与城镇化的深度融合,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三是“新四化”相互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强调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创造雄厚基础和坚实支撑;通过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形成人口和产业在城市的集聚,这就需要推进新型城镇化,特别是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城市群的发展为其提供高质量的空间支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可以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粮食、人口、资源、市场等基础支撑。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3-05-05 564
2018-10-27 2064
2018-06-02 1398
2021-08-11 1439
2020-03-25 1100
2021-01-08 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