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用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20-06-22 1148 0 0

  有媒体援引华中师范大学校方消息称,该校整合相关学院与科研资源,组建了人工智能教育学部,以推动学校进行教育变革、创新教育技术的能力。该校将建设“人工智能+教育”集成攻关大平台,构建“人工智能+教育”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未来教师”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生态会如何?教育领域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是,后疫情时代将会呈现全新的教育生态,“线下+线上教育”“人工智能+教育”会让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另一种观点则提出,如果不摒弃教育的功利主义,推进教育管理与评价改革,基础教育阶段还继续存在严重的“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如此后疫情时代的教育生态不会有明显变化。这涉及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与学校管理中使用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教育”不应该只追求教育技术现代化,而应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制度,应基于现代化教育理念发展“人工智能+教育”。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学生实行精准教学、个性化教学,这是很多推崇“人工智能+教育”的教育者的一致理念。事实上,我国有的中小学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实时监控学生的表情、动作,并通过监控采集的学生信息,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反对者则认为,把学生置于监控之下采集学生信息,涉嫌侵犯学生的隐私,也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让学生养成表演型人格。此外,依赖人工智能的监控信息而非课堂教学观察学生,也可能会导致教师能力退化。

  从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使用看,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一些实践不是被用来解放学生、发展学生,而是被用来监控学生、约束学生。这一方面与教育评价体系有关,在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必然存在应试倾向,使用人工智能,就会被置于这样的倾向之中。另一方面则与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育理念有关,“人工智能+教育”必须做真的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更不能反教育。

  以大数据在学生评价中的使用为例,有的学校迷恋技术手段,在校门、教室、食堂等多个场景中都安装人脸识别或打卡系统,以此记录学生全周期的活动轨迹及信息,并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做法,让学生毫无隐私可言。而有的学校大数据赋能教育的实践是,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写实、个性化日常评价以及学生自己上传的学习生活记录来采集相关信息,之后用大数据系统进行分析,这种做法坚持了基本教育伦理,强调教师与学生在评价中的作用,而非把评价都交给机器。

  在今年因疫情而进行的停课不停学教学中,一些高中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安装监控摄像头,由学校教师对学生的居家学习情况进行监督,督促不自觉的学生提高居家学习效率。不过,这种做法却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要提高在线学习效率,必须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这是教育的根本所在。没有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的学生,一旦离开监督的环境,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习。教师不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而过度利用手段监控学生,是“短视教育”,也是只培养“考生”、不育人的表现。

  在关于“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职业最不可能消失”的相关预测中,教师被列为其中一种。这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教师是有灵魂和情感的职业,对学生因材施教,主要应该依靠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培养未来教师,推进教师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要培养学生掌握在线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技术,但不能夸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作用,甚至滥用人工智能。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这是必须首先厘清的问题。


标签: 人工智能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