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 AI蓄势待发,为什么又是杭州?

AI蓄势待发,为什么又是杭州?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19-12-01 1043 0 0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举措。

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函复浙江省人民政府:支持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11月28日,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动员大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会议现场发布了《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

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将从哪些方面精准发力?又有哪些新举措?《若干政策》和《行动方案》已给出了明确答案——

科技部函复:

支持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10月17日,国家科技部函复浙江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的部署,按照《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支持杭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据科技部复函,试验区建设要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杭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在引领浙江数字化转型、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试验区要强化高端资源集聚效应,提升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水平。发挥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学术研究、应用场景、产业基础等方面优势,发挥领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开展重大创新成果应用示范,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聚集高地,支撑引领杭州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试验区要创新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工智能发展的制度环境。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和社会实验,健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创业孵化等政策体系,创新研发组织模式,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标准、安全框架、法律伦理等方面研究,建立开源开放共享新机制,探索城市治理智能化的新模式。

科技部表示,将积极配合杭州推进试验区建设,协调研究解决相关政策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和资源对接,及时总结典型经验和政策措施并予以推广。同时,建立监测评估机制,跟踪评估试验区建设进展情况,根据评估结果给予激励和支持。

杭州初心: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由来已久

今年3月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浙江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众多记者把目光聚焦于深化改革开放、充满发展活力的浙江。会上,杭州介绍了人工智能(AI)发展情况和下一步举措,并就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提出建议。

人工智能对数字经济起着引领作用,处于数字经济制高点,直接影响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杭州一直高度重视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近年来从产业政策、平台空间、创新要素、示范应用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推动,在产业基础、研发能力、生态体系、应用水平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

今年7月30日举行的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全面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决定》,要求杭州在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形成示范效应。

其中,第一个就要求,持续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将5G商用和产业化提上日程的同时,还将聚焦“城市大脑”、未来社区、智能亚运、工业智联网等应用场景,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中国信通院人工智能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小镇建设,参与建设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联盟,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科技部函复杭州,支持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这让杭州有信心、有决心,在新的产业赛道上“永立潮头”。

城市之问: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何又是杭州?

历史选择杭州,杭州书写历史。2015年,全国首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子杭州;随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花落杭州;2016年,G20杭州峰会在杭州成功举行;今年,“2019全国双创活动周”在杭州举办;2022年,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在杭州举办……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和推动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市一直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创新发展,在科研、应用、产业等方面都具备较好基础。一是研究基础全国领先。

为什么又是杭州?这个“城市之问”的答案,在很多领域都能找到答案。

一是学科建设历史悠久,创新研发底蕴深厚。浙江大学早在1978年就开始了人工智能方向的硕士培养和学术研究,1982年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1987年升格为研究所,是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起源地之一。

二是平台布局全国领先。之江实验室、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阿里达摩院等创新重器,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领域。我市已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工业控制技术等4个人工智能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了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成果和科学装置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人才集聚全国领先。我市人工智能人才约7000人,占全国人才总数的6.5%,汇聚了潘云鹤、吴朝晖、陈纯、段树民、孙优贤等一批人工智能与信息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和影响力的科学家。引进了一批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基础科研团队。

四是产业发展全国领先。有人工智能领域的典型企业和创业型公司500余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3000多件。其中,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蚂蚁金服、网易、恒生电子等企业,在数据处理、计算机视觉、智能安防、智慧金融、自动驾驶等领域具有领先地位。

五是融合应用全国领先。在城市管理、工业智联网、智慧安防、金融等领域广泛推进人工智能应用。

六是双创生态全国领先。建成了一批以人工智能为特色的众创空间、孵化器、特色小镇。2018年11月,德勤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显示:杭州多项指标全国领先,算力第一、专利第二,智能生活和智能城市管理居第一和第三,企业数量和人才数量均居第四。

研究基础全国领先、平台布局全国领先、人才集聚全国领先、产业发展全国领先、融合应用全国领先、体制机制探索全国领先、双创生态全国领先,这些正是杭州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底气”。概括成一句话,杭州具备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基础和条件。

杭州将在哪些领域先行先试?

既要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又要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在地应用

杭州将在哪些领域先行先试?这在《若干政策》中能找到答案。

根据《若干政策》,杭州将重点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开放平台的建设,推动人工智能产品在地应用和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同时,还将扶持发展一批人工智能企业,加强人工智能金融支撑,引进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支持人工智能产业载体建设,优化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深化数据资源开放应用,打造人工智能发展的生态体系。

在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上,杭州将在市基础研究资金中重点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并在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专项,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按项目研发投入的2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其中,经专家审定推荐的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操作系统等基础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的补助。

在支持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平台建设上,支持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西湖大学、阿里达摩院等高校和研发机构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布局。支持浙江大学设置人工智能一级学科博士点,推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在杭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新创建人工智能方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新获批牵头承担国家级人工智能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任务的,市财政按规定给予配套支持。

在支持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和共性研发平台建设上,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建设开源开放、协同共享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际投入500万元以上并取得良好成效的,按其软硬件投入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支持建设人工智能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按其新购置研发设备总价的50%进行补助,单个平台补助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在支持人工智能产品在地应用上,对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工智能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制度,支持人工智能企业首台套研发应用、软件产品和服务开发应用、集成电路自主芯片或模组开发应用。同时,在实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工程上,推进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在杭州率先运用,打造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标杆,突出未来社区、智慧亚运、无人系统,聚焦智能制造、医疗与健康、教育、商务、文化旅游、金融、交通等方面的应用,征集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解决方案,给予示范应用场景项目不超过总投资20%的资助。其中,总投资在1500万元及以下的一般项目,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总投资在1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此外,对入选省市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的人工智能优秀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的项目资助,对顶尖人才和团队的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经认定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载体中,人工智能企业占比超过在孵企业总数60%的,再给予财政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主导制定完成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分别给予不超过100万元、30万元资助……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工智能产业空间布局上,《若干政策》给出了明确的思路:以区、县(市)为主体,打造一批市级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学术交流等方面率先示范。

比如,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城东智造大走廊、杭州高新区(滨江)等为核心,实现人工智能集聚发展,成为创新创业高地。加快杭州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青山湖科技城微纳智造小镇、杭州高新区(滨江)人工智能产业基地、西湖区云栖小镇、富阳区硅谷小镇等平台建设,重点发展新型通信及网络设备、智能软硬件、智能机器人、无人机、微型纳米器件等智能终端及基础产品,成为全国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引领区。

蓄势待发:

致力打造人工智能“四大高地”,形成可复制的推广经验

“到2023年,杭州人工智能总体技术与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支撑引领杭州进一步壮大数字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行动方案》中,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目标非常清晰,就是要将杭州建设成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先行地、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发展主阵地、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集聚地。

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地方面,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智能、群体智能、混合增强智能、自主智能系统、智能芯片等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形成具有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10项以上,获得核心发明专利300项以上;

在人工智能典型场景应用先行地方面,城市大脑、阿里AI应用成为典范;赋能亚运、未来社区、城市治理等形成示范;打造20个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培育80家行业应用标杆企业;

在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发展主阵地上,培育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10家以上,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专精特中小企业3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00家以上,人工智能产业总规模2000亿元以上,在智能安防、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软硬件等产业上形成优势;

在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集聚地方面,引进培育40名人工智能领域全球顶尖科技人才、1000名高端研发人才、5000名高级技术人员;建成人工智能开放开源的技术生态、产业生态和学术生态,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日臻完善。

《行动方案》还将试验区建设任务细化为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融合应用示范、人才培养引进、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营造、空间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创新8个专项,并从政府部门“做什么,怎么做”的角度进行明确分工,意在形成可以复制的推广经验。

比如,在融合应用示范领域,要建好城市大脑形成示范,汇集政府、企业和社会数据,通过整合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互联网数据,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的方法,实现对城市管理各系统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在交通治理、城市管理、市域治理、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住房保障、市场监管等领域推动行业应用,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而在应用场景上,杭州更是将突出智慧亚运、未来社区,聚焦智能制造、医疗与健康、教育、商务、金融、交通、环保、农业、司法等领域,加强人工智能应用示范。比如,基于人工智能建设统一、高效、安全的智慧亚运体系,实现对亚运会前期筹备、赛前运行、赛时组织、赛后转型的智能化管理和应用,抓住2022年亚运会这一机遇,打造“智慧亚运”独具特色应用场景。此外,在未来社区上,构建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系统,打造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兴城市功能单元。

再比如,在产业创新发展上,促进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人工智能新兴业态,培育人工智能重点企业,布局产业链高端,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一方面要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推动制造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在骨干企业分类分步推进离散型、流程型、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加快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实施重大智能装备首台(套)推进工程;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做好智能安防、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研究、生产和市场推广,推动人工智能集群式创新。推进教育娱乐、医疗康复、安防救援等特定应用场景的智能服务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新型可穿戴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同时,还要发展人工智能企业集群,支持500强等龙头企业进入人工智能领域,打造以领军企业为核心、行业标杆企业为支撑、专精特中小企业为特色的企业集群。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上规模和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大国内外人工智能头部企业的招引力度。谋划和建设一批战略性、全局性的智能软硬件、终端和产业化重大项目。

在杭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看来,杭州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关键在于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坚持“创新引领、重点突破、应用牵引、融合赋能、开放合作”原则,瞄准“技术创新、产业培育、融合应用”三大主线,不断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发、融合应用示范、人才培养引进、产业创新发展、生态环境营造、空间布局优化、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创新生态。本文来源于“杭州日报”,作者 吴静


标签: AI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