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产品经理出来不久,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各个领域都有机会。当时的很多产品都是靠功能和体验致胜,传统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体验闭环在线上完成,且大部分都是免费使用,只要功能做得足够出色,就可以吸引用户,有了用户再考虑怎么赢利都是可以的,投资市场也比较认可这种模式。
基于这个背景,在最初接触产品时,产品的本质是服务的包装,而服务的对象是人,所以做产品最重要最核心的点是要具备很强的共情能力,能理解用户。所以除了基本的产品设计、分析、工作方式等相关“术”层面的书籍,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看各种心理学方面的读物,比如《社会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影响力》等等,去理解人们在各种场景下的想法和背后的原因。
这些付出让我在初入职场时,能很快达到平均线以上的水平。因为所有需求的出发点都是站在用户的角度去分析、设计,通过心理学的一些解释,可以更清楚地划分场景以及模拟用户在该场景下可能的想法,同时也可以利用心理学的一些技巧在设计中给用户引导或提示,这样做出的功能基本不会有太大偏差。不过如果一直停留在这个视角,慢慢也出现了瓶颈。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移动互联网下各个细分领域的基本建设已经完成,这两年已经很少见到纯依靠线上功能的产品脱颖而出。更多的是像共享单车、O2O、新零售这种重资产或给传统行业赋能的机会,即使像直播、短视频这种闭环在线上的行业,也非常依赖大V的运营或自制节目的培养。投资市场对盈利模式不够清晰的创业公司也没有了原来那么强的投资意愿。换句话说,由于目前产品功能的趋同性越来越高,相比传统意义上产品功能的细节设计,商业模式和运营能力会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背景下,产品经理需要跳出传统意义上的定义,把自己的边界向业务和运营侧进行扩展。从目前的趋势看,对传统行业的重新赋能有着非常多的机会,比如VIPKID对教育行业,比如盒马对于零售业等等。而这些机会与传统互联网明显的区别是边际成本不为零,用户在使用服务的过程中除了时间还要付钱,所以成本控制也就成了用户体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实就是生意。
这要求我们去更多学习业务和商业方面的知识,进而去考虑业务的商业模型是不是成立,产业链是怎样的,是否存在规模效应,是否有方法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是否有足够的盈利空间,除去DAU/使用时长等用户行为数据后,最终落在财务指标上是什么样的。这些问题会决定业务的存活与发展空间,也是最为核心的问题。而线上产品功能的设计可能只占到用户体验的30%-40%,更多的体验是付费、线下履约层面带给用户的,线上产品起协助作用锦上添花,并不是决定性因素。
未来也许会没有产品经理这个职位,但一定还会有解决问题、把服务包装后输出给用户的人。这个人不仅是要能理解用户,发现用户需求,也要懂商业的逻辑并了解行业的特点,从而将信息结合在一起来包装服务提供给用户,最终给用户良好体验的同时也能让公司活下来并良好发展。
这些问题两年前自己就开始在想,只是最近的形势让这种感觉越来越强。如果不想做一个被淘汰的产品经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除了关注行业案例,书单里也应加入更多关于所在行业和商业规律的内容。话说如果有什么你觉得不错的商业方面的书籍,也推荐给我和大家吧~
2020-02-15 11192
2018-01-03 10380
2021-03-18 7626
2018-06-01 6635
2019-06-22 6071
2019-05-03 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