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未来生活假想地图,将各种数字化场景堆叠融合。
Spencer在设计虚拟人。
位于五角场彩蛋之下的创智汇广场,前身是上海拖拉机内燃机厂。在其具有标志性的特斯拉体验中心周边,环绕着一圈创新实验室、文创工作室。这些实验室看起来毫不起眼,甚至还有些简陋,却集聚了一批从事最前沿数字化研究的“95后新人类”。走进其中一间,便开启了一次沉浸式的数字化之旅。
数字孪生
进入未来创新实验室前,BIGmind首席创新官张焱说:“要带着玩的心态来体验。”
这是一家从事数字化场景创新的公司,场景就是它的产物。为探索出未来城市人的办公、生活和出行新模式,BIGmind把办公室变成实验室,把自己的员工当成“小白鼠”。
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办公空间,由不同的“工作舱”组成。员工没有固定工位,各人每天拿着笔记本,随意选择到任何一个“舱”里进行办公——“专注舱”模拟飞机头等舱,营造一个人的办公氛围;“协作舱”适合小组合作,它像一个中央岛,让需要参与的同事随时“上岛”;“补给舱”位于公共厨房旁边,为办公者提供短暂“充电”的空间;“会议舱”提供了一个封闭的多功能会议室,可与远在另一个空间的人进行实时远程“面对面”会议……
而所有“工作舱”都有一个场景控制器。点开代表控制器的平板电脑,一个等比缩小的办公室全景图呈现在屏幕里。
“这是电脑模拟出的一个和现实一模一样的数字化孪生办公室。”各个办公舱的门禁、灯光、空调、投影仪、咖啡机、蒸煮机、饮水器,甚至整个房间的用水量、用电量等,都可以在数字孪生屏幕上拉动控制条来进行控制。每个人的手机上也有这样一个操作台。
整个办公室几乎没有按钮,所有开关都变成了平板电脑或手机上可以拖动的场景控制条。张焱说,数字孪生可以跨越场景,营造的是一种全新生活方式。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实验室开发出了不同的应用场景,他们把这些应用模块称之为“Box(盒子)”。“Box可以实现量产,放置到不同的地方使用。而不同的Box通过组合堆叠,又会产生新的应用场景。”
这就是数字创新实验室的商业模式。目前,BIGmind与国内美的、华为等企业合作开发各种数字化应用系统,而它的数字化孪生“会议舱”等模块已远销到美国硅谷。
虚拟人
数字孪生让现实空间实现了数字化,但研发团队没有止步于此。要使得电脑真正读懂人类,还需要实现“人机交互”。
中控屏幕上出现一个女孩,梳着丸子头,笑容甜美,脸上有点小雀斑。从任何角度观看,她的外貌都和真人无异,和她对话时,她还会流露出各种自然的表情。她的名字叫Fyna,生活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
Spencer是一名数字互动设计师,Fyna是她创造的第一个D-human(虚拟人)。她在虚拟人编辑器里输入各种参数,设计人物外貌特征和行为特征,通过旋转不同的角度进行细细打磨,电脑中的人物立即变得活灵活现。
“Fyna具有人类一切真实的外貌特征,同时她还能自己独立思考,与人交流互动。”在数字化的世界里,“数字互动官”是一个重要角色。未来的每个数字化场景里,都会有一个虚拟人和人类进行交互,提供远程服务。
“她(他)不仅是个‘工具人’,也可能变成你的朋友。”Spencer说,“比如开车的时候,汽车突然出故障了,虚拟小姐姐除了及时教你应急处理,还会跟你聊天,帮你缓解紧张情绪,因为她熟悉你的行为习惯,了解你的性格”。
在数字化实验室,BIGmind的研发团队共有30多人,大多是和Spencer一样的“95后”,他们有一个全新的职业名称——“场景设计师”。
研发智能模拟驾驶,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编曲、直播、录音,甚至玩起了星球大战中的“光剑”……在公司的“办公X空间”里,年轻团队做的各种实验让人大开眼界。
“西部世界”
2012年,张焱从国外完成博士学位回国,他的专业听起来有点生僻——“可持续系统创新”。那一年,互联网服务设计开始在以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为主导的传统设计领域上萌发。张焱从同济大学的中国芬兰创新中心起步,创立了一家互联网服务设计公司。
为了寻找新合作方,张焱在一次与共享办公平台Wework的总裁会面后,跳上了后者乘坐的出租车,向其提议在空间服务以外还需要做服务设计和场景设计,把技术和人的需求融合。此后,公司在西门子大厦自建了一个创新孵化器。去年,公司搬到了创智汇,把未来创新实验室开在了特斯拉体验中心对面。
数字孪生办公室每天都在默默地记录和学习着30多个员工的工作、生活、社交习惯和喜好,然后对平时监测到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自动设置出最符合每个人行为习惯的模式。“30多个人每天的行为活动都是实验,五年后,我们的目标是创造一个‘西部世界’。”
科幻连续剧《西部世界》里塑造了一座由数字技术包裹的巨型乐园,园内有拟真人的机器“接待员”,让人可以沉浸在数字世界里体验另一种人生。在BIGmind的“数字化五角场地图”上,智能的生活、办公、出行等场景通过融合堆叠,同样构成了一幅未来社会生活蓝图。
而在这张蓝图变成现实以前,这座隐匿于城市当中的原型实验室相当于一个“培养皿”,它尝试与不同产业进行深度合作,通过分布式实验室来探索城市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从0到1的技术创新,下一步要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推动一个新兴市场的诞生。”(记者黄尖尖 摄/文)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18-02-09 1303
2020-04-16 871
2022-05-26 730
2019-12-25 1321
2019-07-21 1329
2018-09-09 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