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书记员,就想到卷帙浩繁的笔录。如今在法庭上,语音识别可以解放他们的双手。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多元智能化诉讼服务及审判执行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面向司法场景的语音识别技术及应用系统研究,建设起人民法院智能语音云平台。
随着语音技术的应用及核心效果的提升,书记员的笔录制作压力大幅降低,庭审效率提升20%至30%,庭审记录完整性接近100%,在裁判文书撰写效能最高提升可达50%。
另外,通过提供诉讼服务网上办理,老百姓打官司“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不用跑”,浙江移动微法院访问量已超过2855万人次。科技创新和智慧司法的融合效果显著。
12月2日,在公共安全专项智慧司法科技创新工作推进会暨学术论坛上,一批“十三五”期间司法科技创新成果集中亮相。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正在“跨界”支持司法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司法领域工作实践,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价值。
据科技部21世纪中心介绍,公共安全专项司法专题研究成果在全国各地开展应用示范100余项,有力支撑了司法机关业务工作,形成了边研究、边示范、边提升的良好创新氛围。
据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主任许建峰介绍,目前人民法院智能语音云平台已实现全国1517家法院的智能语音应用支撑,其中包含最高人民法院等全国10587个科技法庭,平台共上线法院通用模型9个、方言模型27个、知识产权领域模型3个,各类模型平均每半年更新一次,保持效果的持续提升,为全国法院持续提升智能语音应用效果。上线以来,各类模型累计向全国共享9500余次,被共享的模型累计被调用330万余次。
据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党委书记、教授刘奕群介绍,其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研发的“司法公开综合管理平台”集成了庭审公开敏感信息实时跟踪和屏蔽、裁判文书公开敏感信息识别与保护、庭审直播社会关注度与社会效应评估等6大系统。目前已在北京市和河北省的高级、中级和基层八家法院启动示范应用工作,2021年将开展与多个司法信息公开平台的深度集成,为保护司法公开信息安全、提升司法公开效率保驾护航。
司法与科技创新“牵手”,集结了来自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学、法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团队,研究人员对司法科技创新的认识正在不断提升,与实际业务需求的融合持续加强。
最高人民检察院信息中心副主任袁茵表示,高检院党组高度重视政法科技创新,以科研攻关引领智慧检务建设升级,做好科研项目用户评价,做实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充分发挥国家科研资金效益。今后将进一步强化顶层规划,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与政法各单位需求共频共振,形成政法科技的创新合力。
“制度是管长远的,如何提高我们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科技创新是重要的抓手。”司法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其昌强调,要紧紧围绕司法行政领域出现的新变化、新要求,善用科技创新应用成果解决司法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字、图片版权均属权利人,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2020-02-15 11126
2018-01-03 10313
2021-03-18 7564
2018-06-01 6567
2019-06-22 6017
2019-05-03 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