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革命下就业市场和工作方式的巨变,大家现在就能感受到的是,自谋职业、短期合同类工作、季节工和非全日制工作渐成就业主流,即使全职就业也出现了兼职化倾向。个人的工作和职业的边界、私生活和工作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
继18世纪末蒸汽机革命、19世纪末电气化革命和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革命之后,以数字技术、物理技术、生物技术有机融合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席卷而来,从根本上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尤其给就业市场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趋势是,传统类全职工作越来越少,大量就业岗位将被机器人替代,工作保障不再是人们关心的重点。这一切来得太快,许多人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新科技革命给就业市场和工作方式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有些是具有颠覆性的。许多机械性、重复性和手工操作的工作将被机器人所代替,例如农场工人、工厂工人、汽车司机、厨师等。生物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的运用,使很多工作变得非常简单,工作量剧减。例如,基因检测技术的运用及其成本的下降,使健康保险公司预测健康风险的工作大幅减少,直接影响保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保险精算师和保险代理或将消失。又如,由于生物技术、大数据和计算机处理技术能大大提高对相关事务的预测率和解读能力,许多大病可提前预知,证券投资更可以程序化操作,部分法律服务可由机器人取代,这会让有些医生、投资咨询人员和律师助理等陷入无用武之地的尴尬。而企业经营的互联网化、3D制造技术的运用等将削减更多工作岗位,由此引发的下岗潮或在银行业表现得最为突出。近几年来,许多银行每年削减约5%的工作职位。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未来几年银行职位总削减量将接近40%。基于此,哈佛大学Carl Benedikt Frey和 Michael Osborne预测,发达经济中不久会有40%至50%的工作要么转型,要么消失。
新科技革命在给就业市场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有些职业成了受益者。例如,计算机软件与应用开发人员、中学教师、全科医生、企业高级管理者等,以及将来被新技术创造出来的其他新工作。
可喜的是,移动互联网、APP、移动支付等新技术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提供了低成本、大市场、收效快的机会和共享平台,这使得各种新业态、新经济层出不穷,带来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也改变了传统的就业和工作方式。大家现在就能感受到的是,自谋职业、短期合同类工作、季节工和非全日制工作渐成就业主流,即使全职就业也出现了兼职化倾向。个人的工作和职业的边界、私生活和工作之间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了。不是许多有正式工作的人利用空闲时间开网约专车,兼职经营淘宝网店吗?
随着就业形式越来越多元化,“零工经济”催生出了个人工作和雇佣相分离的新型工作模式。“零工经济”是一种门槛很低的“U”盘式就业方式。它打破了工业时代以来形成的劳动雇佣模式和朝九晚五工作方式,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提高了劳动供求的匹配效率,激发千千万万的个体通过灵活就业实现自身价值的热情,这对改变劳动力资源配置、产品供给、市场结构、企业组织(初创企业不微型化)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
“零工经济”具体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利用互联网平台从事各类自由职业的新型就业方式。例如,通过网络直播获得虚拟礼物和流量广告收入,通过发表网络文学获得读者打赏,通过猪八戒网等把自身的智慧、知识、能力和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通过网约车平台承揽专车业务,通过爱彼迎(Airbnb)等网络平台分享资源获得收入等。据公开或报告数据,微博打赏功能开通后,2015年1月到11月长微博打赏收入总计4454.1万元,参与打赏的用户超过50万,接受打赏的微博作者达到20万。截至去年6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体的45.8%。到去年4月,滴滴出行平台已为1330万名司机提供就业机会。目前国内领先的服务众包平台猪八戒网,注册用户超过1600万,服务品类涵盖平面设计、动画视频、网站建设、装修设计、文案策划、工业设计、工程设计、营销推广等。网站日均交易量在5000至10000笔之间,日均访问量4500万余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00%。第二种是被新技术革命“淘汰”或应用新技术革命被动或主动成为自由职业者。他们主要进入快递、建筑、交通、家政、个人服务、医疗、法律和创意产业等领域。截至去年上半年的统计,全国快递小哥有203.3万,比5年前增长约3.4倍。从世界范围看,去年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零工经济从业者与劳动人口占比从2005年的10%增长到2015年的16%,如今有20%至30%的人或多或少从事独立非传统的工作,美欧自由职业者高达1.62亿。预计,从现在起到2025年,这些独立非传统工作产生的年均收益将达1.3万亿美元。
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所说,数字时代是一场科技与教育的赛跑。为了适应新科技革命下就业市场和工作方式的巨变,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是加大对教育的改革和再教育的投资。比如,坚决抛弃传统填鸭式学习模式和那些可能被科技替代的技能的培养,加大与科技互补技能的训练,设计和学习短小精悍、针对性强的课程,注重全面提升学习能力、数字技术和社交能力等。
2023-08-21 332
2018-08-22 1144
2020-10-05 1181
2020-09-10 965
2019-12-31 1161
2019-11-01 1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