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头条 > 为什么工业软件缺乏难成制造强国?

为什么工业软件缺乏难成制造强国?

作者:数科邦 发布时间:2019-05-26 2173 0 0

  “缺芯少魂”是制约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瓶颈,其中,工业软件不以实物形式存在,却是工业企业运营的“大脑”,是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创新的隐形“国之重器”,可谓“工业之魂”。

  目前我国工业软件的创新和应用与制造业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与制造强国的要求差距更大,不但成为我国获得产业发展主动权的掣肘,也对产业信息安全造成了威胁。

5e3f6668-9d51-4932-aa5d-4a0e3a5cc672.jpg

  工业软件缺乏难成制造强国

  (一)工业软件发展与制造强国要求差距明显

  工业软件发展和应用水平与制造大国地位不符。随着我国制造业向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呈加速扩张态势,2011年到2016年,增速保持在15%~17.5%左右,高于全球工业软件5%~6%增长水平。但从全球市场占比和自给率看,工业软件的发展与应用水平与我国制造大国的地位不匹配,离制造强国差距更大。2016年,我国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为1247.3亿元,其中非嵌入式软件为461.4亿元(《赛迪顾问中国工业软件发展白皮书2017》),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5%,与中国制造占世界20%的份额不匹配。

  自主工业软件自给率低。从细分市场自给率看,2016年我国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为103.5亿元,80%被国外公司主导,其中达索系统和西门子PLM市场占有率分别19.05%和10.73%;生产控制类软件市场为164.6亿元,60%市场份额被西门子、霍尼韦尔、GE等跨国企业占据;信息管理类软件市场规模为193.3亿元,主要由浪潮、用友、金蝶等国内企业主导,Oracle、SAP等国外企业市场占有率在15%左右。同时,一些高端产业领域的专用工业软件几乎全部被国外公司垄断,如国内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的设计工作基本全部依靠Synopsys、Cadence、Mentor三家美国公司提供的芯片设计的电子自动化软件(EDA);90%的航空企业采用达索系统公司提供的飞机设计软件。从软件产品类型上看,技术含量较高的研发设计类软件市场绝大多数被国外企业占领,而我国企业在开发门槛较低的信息资源类软件方面市场占有率较高。

  (二)自主工业软件缺失暗藏产业安全风险

  工业软件是以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工业技术体系不断演化和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已经渗透和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工业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组装测试、售后运维、远程服务等环节,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决策,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之“魂”。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失去的不仅是软件市场,更存在丧失产业发展主动权和影响产业信息安全的风险。

  一是存在制造业被低端锁定,失去产业发展主动权的风险。一方面,工业软件是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的载体,是工业知识、行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代码化表达,过度依赖国外工业软件,意味着产业活动只能沿着国外的知识体系、技术路线、设计思想和管理经验进行,不利于我国工业技术的创新和积累,中国制造业也将只剩制造的“躯壳”,被锁定在“微笑曲线”低端。另一方面,工业软件,特别是研发设计类软件凝结了最先进的研发设计理念、知识、方法和工具,国外企业不可能出售含有最新创新成果的工业软件,可售的工业软件里固化的往往是上一代甚至上几代的技术和数据,甚至还存在禁售或高端模块“禁运”等现象,阻碍我国企业创新进程。例如波音公司787型飞机研制过程中,使用了8000多种软件,只有不到1000种是商业软件,其他仅为波音公司自用,是波音公司核心竞争力所在。目前我国80%的研发设计类软件依赖国外,相当于80%的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由国外控制,长此以往将存在创新空心化风险。

  二是存在产业信息安全风险。工业软件的使用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工业数据和商业信息,一旦丢失或被滥用将使企业蒙受严重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产业瘫痪,危及国家产业安全。例如,2011年达索系统公司的Solidworks软件被曝存在泄露计算机信息的后门,达索系统公司的研发设计类软件被我国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广泛应用,尽管公司说明合法授权软件不存在未经客户许可提供机密客户数据的机制,但也为由软件应用带来的产业信息安全提出了警示。


标签:

评论:

您还可以输入0/300个字
        • 无搜索结果